提升商业地产项目价值的实践 ——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铝模与木模经济方案分析
发布日期:2021-09-03 作者:华昆咨询总经理助理、地产服务中心主任 崔庆芳摘要:工程投资管理中,诸如方案调整、重大工程变更的出现,无不蕴含着投资价款的调整,方案调整和变更背后的逻辑,可能致使项目经济可行性发生偏移或不可行。规模宏大的调整与变化,交织了诸多工艺的调整,研究和推广基于工艺调整背后的成本变化逻辑和思考方向是文章的核心。为此,推荐和借鉴基于主体结构工程模板经济方案分析案例暨工程投资管理经济方案比选的逻辑思路拓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现阶段主体结构主流建造体系(铝模+全外墙混凝土+爬架)、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营造静态成本、营造动态成本。
一、常规高层建筑(住宅)模板及配套脚手架工程通行
目前,高层建筑(住宅)主体结构工程,在建造时,模板工程通常分为:(1)木模或木模+局部钢模+钢管双排外架+满堂脚手架体系;(2)铝模+外爬架+全外墙混凝土。而后者越来越趋于垄断性地位。
二、采用铝模体系与传统木模体系若干变化因素
从高层住宅(以商品房为例)的商品特性分析,通常立足质量好、质感好、价格低、交房快、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例如:外墙不开裂、室内不掉皮、天棚抹灰不脱落等。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结合常规木模体系设计图纸及铝模建造体系设计图纸做一些分析,具体如下:
高层住宅主体结构工程铝模-木模体系间设计与工艺的变化对比
三、采用铝模体系与传统木模体系可能增减的施工内容及成本对比
从上表可知,采用铝模体系,将导致混凝土外墙或局部内墙工程增加,从显著增加模板工程量、混凝土工程量、钢筋工程量、结构拉缝板;
采用木模体系,因模板平整度原因,将不得不采取外墙、内墙抹灰工艺、地面找平,从工程量方面看,抹灰工程量增加、砌体工程量增加,地面找平工程量增加。
两种建造体系,成本增减变化(引入显性成本概念)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分析,初步得出,采用铝模体系比木模体系,显性成本增加68元/建筑平方米。
四、采用铝模体系对项目的隐形价值体现
从众多知名地产单位建造周期看,常规标准建造周期为27个月,采用铝模体系建造周期为23个月。因建造周期缩短4个月,可能带来若干隐形价值,至少包含:(1)甲方角度:项目管理费节约、资金利息节约、物业费提前获得;(2)总包单位角度:垂直运输机械租赁费节约、管理费节约、水电费节约、安全文明施工费节约、临设周转节约、质保维修节约等。
结合财务折现与利税分析测算,综合考虑资金回笼、工程款折现、管理费折现、利息计算等核心因素,采用铝模直接隐形(不考虑铝模优质效应带来的影子价值)收益增加约130元/建筑平方米(其中:甲方约48元/平方米,总包单位88元/平方米)。
注:隐形成本/效益计算,需借助财务分析模型,此文不再深入介绍,只提供参考性结论数据。
五、结论
通常结论:采用铝模建造体系,在建造工期、交叉作业、工程质量与感观、全域成本等方面既有常规木模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
核心价值:我们也要客观的看到,铝模体系建造涉及到铝模购置、摊销、建造规模、行业计价体系、投融资等系列经济技术内涵,究竟什么样的项目采用铝模体系施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绩效,需要构筑工程造价、工程财务模型分析后方能得出有针对性结论。
六、思考
1、什么样的房屋建筑项目采用铝模体系能发挥最大效益?
2、铝模体系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